7月6日-8日,2023年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,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事,除了吸引了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集中的展示外,来自人工智能行业大咖们也纷纷云集其中,对人工智能的现在和未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看法。南方+记者在WAIC的现场将这个大咖们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汇总,一起来看看大咖们如何说AI?
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产品研究院院长Sherry Marcus:
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机器学习被大规模采用的转折点上,相信生成式AI将会重塑大量客户体验和应用程序。基础模型拥有巨大的潜力,但我们仍处在初级阶段。如果一个人他主要做的是简单重复型的工作,比如在呼叫中心接听电话或者是写报告,那我相信AI很有可能会加速取代的过程。当然也不会完全取代这些角色,因为在AI背后永远都是要有一个人来验证这些结果是不是正确的。
(资料图片)
要训练大语言模型或者大型的多模态模型是非常耗费资金和时间的,中国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,同时在许多垂直领域都存在进行大型语言模型训练的潜力。但绝大多数的客户并不需要自己从零开始来训练模型,我们认为不能依赖一个万能的、单一的大型语言模型来应对各种任务,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客户可以访问多个模型,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数据来定制自己的模型,应该在大模型的基础之上,确保以私密和安全的方式让用户能够定制自己的模型。
达闼机器人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黄晓庆:
人工智能如果没有突破,机器人产业只能是千亿美元的产业;人工智能如果能够突破,机器人产业就是十万亿美元的产业;机器人如果到了千家万户,产业就大的不得了。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给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成长空间,像农业采摘,制造业中的打螺丝、检验、检查,服务业中的家庭保姆服务,搬砖等体力劳动、危险工作等都可以由智能机器人来做。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必须要使用云端大脑,通过5G连接到机器人,这样机器人就是一个云网端体系的通信系统。因为通信网络比人的神经网络快十亿倍,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把机器人的大脑放在机器人的头上。
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:
大模型的突破掀起了人工智能的新一轮技术革命,随之而来的是产业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,全新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正迅速涌现。商汤希望通过“大模型+大装置”持续推动AI基础设施能力的跃进提升,不仅打造通用能力更加强大的基础模型,也进一步高效融合不同垂直领域的专业知识,构建更懂行业、更具专长的专业大模型,从根本上降低大模型的下游应用成本和门槛,让大模型的产业价值在千行百业中绽放。
金山办公CEO章庆元:
金山办公将WPS AI定位为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方,未来锚定AIGC(内容创作)、Copilot(智慧助手)、Insight(知识洞察)三个战略方向发展。此次在大会亮相,目的是把AI在国内办公软件领域率先落地的成果带给公众,尤其是作为一家国产办公软件公司,金山办公在产品研发上会更加注重国人的使用习惯,让用户能够轻松享受到智能办公。
腾讯公司副总裁、华东总部总经理张立军:
今年AI通用大模型爆发式地增长,大家可能认为通用大模型就代表AI的全部,但实际上,腾讯认为通用大模型是AI的发展方向,也带来了这次AI浪潮兴起。对于各行各业,尤其是提供真正的消费和应用给普通用户的企业来说,行业大模型能在此基础上更加有价值。它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,可以与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做结合,打造出独属各个行业的、深入可用的模型场景。行业的从业人员看来,整个大模型的发展充满了机遇,因为通用大模型的发展给行业指明了一个非常光明的方向,大家也都在这样的方向基础上快速地追赶。
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、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国平:
国产大模型只有基于中国自主创新的算力底座才有大未来,我国大模型安全和发展的关键是,基于自主创新的硬件及软件的大模型生态快速进步。大模型与大脑原理层类似,都通过超千亿神经元组合在一起,接受输入的刺激,再产生智慧的输出,有着相似的智能激发和运行机制。大脑能做的事情,大模型也能实现。这预示着大模型拥有无限潜力。人工智能历经四次浪潮,在智能涌现的大模型时代,有可能终于找到正解。
南方+记者 叶丹
【作者】 叶丹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