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着至理名言长大,为什么感觉还是不够卓越出众?
(相关资料图)
这是因为懂得多,却都没有去执行。
“道理”可以去学习和理解,但做到知行合一,需要的是循序渐进。
道理懂再多,不落实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,也是枉然。
真正能让自己进步的,从来不是自己听过的大道理,而是通过自律培养出的好习惯。
后半生,养成这三种习惯,生活将更加顺心如意。
1
读书的习惯
一个人了解世界的方式无非有两种:一是读万卷书,二是行万里路。
读书,可以说是我们了解这个世界、打开认知大门的第一把钥匙。
林语堂曾说:“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,以时间和空间而言,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。”
一个不读书的人,他的认知与理解或固化、或肤浅,难有深度与内涵,常常被自己的世界所束缚着。
其实,一个人的人生高度,就是他读书的厚度。
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,见识也就越来越广,就能拥有掌控人生的底气。
读书,是为了求知,也是为了求己。
唯有不断汲取新知,不断重塑自己内心的世界,才能让如今的自己优于昨日的自己。
听过这么一句话:“你读过的书终将融进你的骨子里,与你血肉相连,伴随你走一生。”
读书,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,那些不起眼的字符,都充满了生命力,打动我们,并给予力量。
人生过半,唯有多读书,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、有情趣的人。
2
断舍离的习惯
《菜根谭》中说:“人生只为欲字所累,便如马如牛,听人羁络,若果一念清明,则淡然无欲。”
若是为物质欲望所累,背负太多,就会不堪重负,止步不前。
要知道,成长是给生命做“加法”,但是成熟,是要给人生做“减法”。
抛开纠缠不休的过往。
生活如同一个水缸,能储存的水有限,若不舍弃一些废水,就融不进新的水源。
而智慧的人,不会和过往纠缠。他们明白,不论过去如何,既然已经发生了,就无法改变。
抛开没有意义的“饭局”。
很多人为了拓宽自己的人脉,一门心思想挤进别人的圈子里。殊不知,人脉的强大,往往都建立在个人强大的基础上。
放弃无用的社交,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和喜欢的事情上,永远是比混饭局、搭人脉更值得的投资。
看轻别人对自己的评价。
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,只会让生活更累,造成这样结果的根本原因,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。
我们无法满足所有人,因此不必为了取悦这个世界而扭曲了自己。
面对闲言碎语和批评,只要没做错,就可以大胆去做。
无需在意其他人对你的评价,扰乱自己的内心。
当学会取舍,远离嘈杂,就会发现,原来人生最曼妙的风景,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。
人到中年,经历许多,收获许多,但对后半生来说,适当的断舍离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。
人生真正的快乐,并不只是来自于欲望名利,而是源于内心的智慧和境界。
3
早睡早起的习惯
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,比的是耐力。
年轻时,想要的太多,拿身体换物质的富足;到后来,才恍然大悟:身体健康,才是最大的幸福。
后半生,比起熬夜玩乐更重要的是心脏有力的跳动,比起超负荷赚钱更珍贵的,是身体的强壮有力。
而早睡早起,就是治愈身体最佳的良药。
所有的疾病和猝死,都不是意外,而是“蓄谋已久”,身体是在一次次的熬夜中消耗透支的。
人生最遗憾的也莫过于,醒悟太晚,明白太迟。
所以别忘了,只有过好今天,才能过好今后的每一天。
不熬夜,坚持早睡,也别忽略了早起。
《增广贤文》中说:“早起三光,迟起三慌。”
早起能给人带来精神的饱满和愉悦,做事也是事半功倍;而晚起往往会感到身心疲惫,影响一天的心情。
梁实秋曾说过他喜欢早起,趁太阳没出来的时候,写作翻译,效率非凡。
待到太阳升起,人声嘈杂,他才收笔,之后每想起早起工作的时光,他都愉悦不已。
早起,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,但它带来的影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,因为每一次的早起,都意味着你能向更好的自己迈进。
纵观生活中,能坚持早睡早起的人,不仅精神焕发,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十分充足,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不断充实自己,完善自己。
规律作息,就是一连串的蝴蝶效应。
早睡早起之后,读书,运动,每一个困难而又美好的事情都会变得得心应手。
有人正值壮年,但是体弱多病;有人行至暮年,仍然身强力壮。
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,往往就是不同的生活方式。
孔子说: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。”
后半生,愿你养成好习惯,再用习惯造就自己。
多读书,断舍离,早睡早起,将过去所有的遗憾,都化作未来惊喜的铺垫。